團學工作

學生活動

當前位置: 首頁 > 團學工作 > 學生活動

河大特色寒假 | 基礎學子的别樣作業(第二輯)

發布日期:2024-02-23 22:17:47  浏覽次數:

不知不覺假期已進入尾聲,不知道同學們是否完成了特色作業呢?寒假來臨,基礎學子們紛紛走出校園,書寫了一系列别開生面的特色寒假作業。他們追尋紅色足迹,傳承紅色基因,成為紅色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他們或化身家鄉的宣傳員,用鏡頭和筆觸記錄家鄉的美景和故事,展示家鄉的獨特魅力;他們或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為家鄉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他們或在家鄉學技能、增本領,為未來的職業生涯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下面讓我們來欣賞這些同學的作業吧!

我是紅色傳承人

2022級臨床醫學1班 房旭晖

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钊便為唐山市樂亭縣人。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奮鬥曆程,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曆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産黨創建的曆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曆史緊密相連。

李大钊紀念館坐落在樂亭縣城,經中共中央批準興建,于1997年8月16日落成開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同志出席開館儀式,紀念館館名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紀念館整個建築由黑、白、灰三種色系組成,古樸莊重典雅。紀念館占地130畝,建築面積8656平方米。主要參觀景區有:李大钊生平事迹陳列展覽、李大钊廉潔風範展覽、李大钊紀念碑林等。紀念館以詳實的資料配以現代化展示手段和多種藝術形式,全面系統地展現李大钊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對中國革命做出的豐功偉績。


2022級臨床醫學2班 杜子恒

參觀紅色基地,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次深刻的曆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紅色基地中,我親身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艱苦努力。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曆程。在基地中,我看到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物和照片,這些文物和照片記錄了中國共産黨從成立到取得全國勝利的整個過程。通過觀看這些文物和照片,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時期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革命先輩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應該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時也要時刻銘記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和無私奉獻精神。


2022級臨床醫學4班 王旭萌

河北省邢台市甯晉縣黃兒營紅色文化園包括黨史教育區、“百花園”遊覽區、青少年體能拓展區、特色餐飲區,仿建了中國共産黨黨史上部分具有重大意義的标示性建築,生動呈現了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成立至今走過的百年奮鬥足迹,吸引了縣内外遊客紛紛到這裡重溫紅色記憶、追尋紅色足迹、感悟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和黨史教育。

黃兒營西村位于甯晉縣東部,全村共1380戶、4900餘人。這個村屬于黑龍港流域,原先都是鹽堿地,過去窮得很,是個遠近“聞名”的“讨飯村”。改革開放後,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黃兒營西村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一路逐夢前行,趟出了一條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先後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特色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中國美麗休閑村莊、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森林鄉村、全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先進基層黨組織等50多項榮譽稱号。


2022級臨床醫學實驗班 張夢雪

馬本齋紀念館位于滄州市獻縣本齋鄉本齋東村,是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而修建的,分南、北兩院。南院為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匾額由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院中央高大的漢白玉石紀念碑直插雲霄,正反兩面分别镌刻着毛澤東主席與朱德總司令的題詞。紀念碑南面是馬本齋母子的陵墓,被一座漢白玉鋪底的月牙形花壇環抱着,為伊斯蘭風格。廣場東西兩側是蒼松翠柏,莊嚴肅穆。此外,另有影視廳、追憶廳,影視廳以放映紀錄片光盤資料和影視資料為主;追憶廳為馬本齋生前領導、戰友追憶的題詞、字畫,如國務院原副總理張愛萍将軍、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呂正操将軍、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成武将軍等。2005年11月馬本齋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并被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中宣部等七部委評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2006年8月,被國家民委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09年9月,馬本齋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023級臨床醫學1班任興鵬

馬寶玉,河北蔚縣人。1920年10月出生于張家口市蔚縣陳家窪鄉下元皂村,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1941年9月24日,在狼牙山率全班掩護主力轉移。次日彈盡糧絕,砸毀槍支後跳下棋盤陀頂峰犧牲。後與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1941年犧牲于河北易縣狼牙山。

馬寶玉是下元皂村民,乃至整個蔚縣人民的驕傲,為了紀念這位大英雄,在下元皂村專門建設了馬寶玉廣場、馬寶玉紀念館、馬寶玉小學,甚至一些道路都命名為馬寶玉大道、寶玉路、寶玉街。

70多年來,馬寶玉的精神激勵着一代代蔚縣人民。蔚縣縣城東環路矗立着馬寶玉像,蔚縣人用他的名字命名小學、中學;在馬寶玉出生的陳家窪鄉下元皂村,村民緻力于宣傳馬寶玉的英雄事迹,經常自發舉辦各類紅色教育活動。


2023級臨床醫學3班馬青青

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喜峰雄關大刀園。喜峰雄關大刀園是以著名的喜峰口長城抗戰為大背景,長城文化與自然景觀相融合,集愛國主義教育、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區,喜峰口長城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因曆史久遠且從未進行過人工修複的長城原貌而聞名。由于位置險要,這一重要關口曾是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戰争時期這裡曾爆發過喜峰口戰役。

喜峰口是萬裡長城重要的軍事關隘。國民黨二十九軍在長城喜峰口夜襲日軍,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用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并由此誕生了著名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

喜峰口長城抗戰開始于1933年3月9日,結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軍進逼長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等愛國将領率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在中共地方組織和抗日民衆的支援下,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生死搏鬥,苦戰七晝夜,殲敵五千,一戰成名。喜峰口防線經曆多次激戰始終屹立不倒。


我是家鄉宣傳員

2022級臨床醫學3班 張博陽

我的家鄉是河北邢台臨城縣。臨城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4.2%,西部蠍子溝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榮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等榮譽稱号的“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

崆山白雲洞是全球同緯度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溫17℃。洞穴觀賞面積4200平方米,遊線全長2300米。奇絕密集景觀達200多處,因其洞體幽深、景觀奇絕而被國内外洞穴專家譽為“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博覽園”。

據專家考證,五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溫暖的淺海環境,在海底沉積了石灰岩地層,後來地殼運動,使海洋變成了山丘,由于地下水對石灰岩的溶蝕作用,造就了這個北方罕見的溶洞。根據洞廳的景觀造型特點,專家們把五個洞廳起名為“人間”“天堂”“迷宮”“地府”和“龍宮”。


2022級臨床醫學4班 張研哲

通尚不發達的年代,晉冀兩省的溝通主要依靠穿越太行山的幾條古老陉道,冀西北的飛狐陉便是其中一條要道。張家口市蔚縣,這座京西二百裡的小城就處在飛狐陉的西口上。這個小小的北方城鎮因曆代的着力營建保存着衆多的古代遺存,散落境内的幾百座古堡村落,雄偉高聳的玉皇閣,當然也包括那座着實“難安”的南安寺塔。自古來往太行兩側的車馬行人,在蔚縣這座小城揚起了厚重的曆史的塵埃。宏偉堅固的古城樓固然氣勢非凡,但那座缥缈淩雲的南安寺塔似乎更能成為蔚縣的标志符号。如今所見的南安寺塔是遼代重修的十三級密檐磚塔,最早的塔史卻可溯源到北魏時期。遼時興修的雄偉寺院已經随着後世的城鎮建設消失,而遺留下來的古塔卻在蔚縣城中孤立了近千年之久,成為人們提到蔚縣時最難拆裂的名詞。


2022級臨床醫學實驗班 陳夢航

王處直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靈山鎮西燕川村,是五代時期的古遺址。

1995年7月12日,由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文物部門組成的考古隊,正式對王處直墓進行清理發掘。依唐制,墓室修建在一塊三面環山的風水寶地之中,其北面是一座形若屏幕的山戀,左右兩側是透逸平緩的山崗,喻意青龍、白虎拱衛。南面有案山與北面遙遙相對,墓穴設在開闊舒展的平地之下。整個墓葬布局科學合理,完整統一。墓葬為前後兩室的雙室墓,以青石砌築,整個墓室繪滿了包括奉侍、山水、花鳥、雲鶴、星象等精美壁畫。墓中用18塊曲陽漢白玉石,雕出了武士門神、生肖、散樂、奉侍等幾組雕刻,裝飾于墓室各壁,構成了墓葬的一大特點。北方地區發現的有明确紀年的五代墓較少,王處直墓是研究五代北方地區墓葬形制的珍貴材料。墓室壁畫浮雕對中國雕塑史和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材料,也是曲陽石雕藝術曆史發展的重要實物佐證。2013年5月,王處直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2級口腔醫學班 郭梓楠

燕趙大地孕育了燦爛的曆史和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環。河北省衡水市曆史悠久,衡水屬于環渤海經濟圈和首都經濟圈的“1+9+3”計劃京南區,被社會經濟學家費孝通先生稱為“黃金十字交叉處”。衡水内畫、闫莊法帖、武強年畫、桃城剪紙、形意拳、衡水老白幹等,都是衡水的特色文化。

武強年畫是衡水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年畫以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寓意深刻而著稱,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木版水印”。

衡水内畫工藝品的制作分為制坯和繪制兩大步驟,制坯需要開坯、成型、掏堂等8個步驟,繪制需要勾線、皴染、着色、落款等20餘道步驟。衡水内畫是一種鼻煙壺内壁繪畫技藝,是中國獨有的民間工藝,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23級口腔醫學班郝研

臨西潭腿相傳是五代時(907-960)昆侖大師隐居臨清(古臨清,今臨西縣龍潭村)龍潭寺時創立。因龍潭寺的“潭”字而得名。又因起源于古臨清,故又稱“臨清潭腿”。歌曲《中國功夫》“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歌曲中的“北腿”指的就是潭腿。

潭腿充分利用腿長力大的特點,講究“拳三腿七”和“拳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潭腿套路樸實工整,左右對稱,氣勢連貫。在攻防技擊方面,較強地突出了北方腿派的特點,腿法多變,回環轉折進退順暢。演練時要求手、眼、身法、步協調一緻,又要融内、外功于一體 。十路彈踢之法,短小精悍、樸實明快、簡便易學,老幼皆宜,是強身健體、活動筋骨的最好的鍛煉方法,至今仍為廣大群衆所喜愛。

2009年,潭腿被收錄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為了讓武術文化遺産“活”起來,獲得更鮮活的生命力、更蓬勃的生長力,同年,臨西縣成立了潭腿研究會,專門從事潭腿的曆史淵源研究考查及傳承探索。此外,還建立了臨西縣龍潭寺潭腿協會潭腿訓練館,免費向縣内外武術愛好者教授潭腿技法,并在全縣中小學校開展了非遺武術潭腿進校園工程。


2023級醫學影像技術班 孟維澤

武安曆史長遠,文化發達,先民開化,有距今約10300-8700年的磁山文化,有固義《捉黃鬼》,唐宋時期武安的固義、同樂、洪山、骈山等村又出現了賽戲,明清時期武安平調,武安落子又在這塊土地上誕生,這在中國戲曲史上是可見的。

捉黃鬼是一種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活動,中國傩戲研究會會長曲六乙認為河北邯鄲武安固義傩戲的出現打破了中國北方無傩的論斷。邯鄲市民俗專家杜學德對武安傩戲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他說:“在挖掘和保護優秀民間文化遺産工作中,武安市固義村發現了古老的大型社火傩戲《捉黃鬼》,其古老的形式,豐富的内容,恢弘的氣勢,引起了國内外傩戲傩文化專家的極大興趣。”

《捉黃鬼》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啞劇,屬對戲範疇。其角色有閻羅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對象黃鬼。黃鬼既是洪澇、蟲害、疫病等災異的人格形象,又是人間忤逆不孝、欺負弱小等邪惡勢力的代表。通過對黃鬼的極刑處置和上述一系列儀式,表現了人民群衆戰勝自然災異,确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世道安甯的美好願望。

以上就是基礎學子特色寒假作業第二輯的内容,讓我們一起期待第三輯吧!

上一條:河大特色寒假 | 基礎學子的别樣作業(第三輯)
下一條:河大特色寒假 | 基礎學子的别樣作業(第一輯)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